周延礼:提升惠民保经营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财富网讯4月12日,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在参加“2023普惠医疗保险行业论坛”时表示,未来可以考虑出台相关政策,提升惠民保业务经营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据《惠民保发展模式研究报告》,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共上线246款惠民保产品,累计保费规模约320亿元,总参保人次已达2.98亿,覆盖了全国29个省份,150多个地区。部分地区惠民保业务也积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需求。
对于如何实现惠民保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周延礼认为,要找到产品成本、服务质量、可持续能力间的平衡点。首先要找准业务定位,遵循市场规律,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次结合群众的现实需求和支付能力,开发能切实满足群众保障需求的产品。而后不断积累经验,依据实际医疗费用数据,不断提升产品定价的科学性。
此外,惠民保还需提升数字化、特药服务、健康咨询等能力,要发展“智慧医疗+商业保险”的模式。相关部门应给予必要的数据支持,支持保险公司提升保障方案的科学性;并且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投保快速理赔,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加之规范销售行为,提供线上投保和理赔便利,尽快实现销售方式的科技转型。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投保人的保险教育素养,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周延礼还表示,除惠民保外,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产品种类日渐丰富,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绝大多数国家级试点项目和地方自主试点项目均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服务,覆盖人口累计超过1亿。
对于加快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周延礼指出,首先,既要推动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又要梳理明确进一步发展的逻辑。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明确商业健康保险的功能定位,研究推动再次以国办名义出台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全面规划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方向和方式。其次,要规范产品设计,满足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其中,应规范保障范围,不再区分医保目录内和目录外的自付费用,对自付费用提供统一保障;明确住院或门诊保障是必选责任,特药、特殊诊疗技术和齿科等个性化诊疗服务作为附加责任,与必选责任组合满足多元化健康保障需求。再次,提升专业能力,探索中国式健康保险发展模式。最后,要加强外部协同,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在周延礼看来,要打通数据共享壁垒,推动保险业信息平台与医疗机构和医保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利用医疗诊断和医保费用等信息,助力商业健康保险提升理赔结算效率。(李华)
关键词: